工程案例
-
- 黃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 CD型電動葫蘆
-
- 安徽彩建鋼結構有限公司
- LD型電動單梁起重機
-
- 肥東縣汙水處理廠
- LX型電動單梁懸掛起重機(防爆起重機)
-
- 茶花現代家居用品(滁州)有限公司
- LH型電動葫蘆橋式起重機
-
- 合肥鍛壓集團有限公司
- QD型吊鉤橋式起重機
-
- 中鐵十三局(巢湖)項目部
- MH型門式起重機
-
- 北京城建(蕪湖東)項目部
- MG型門式起重機
-
- 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MB型半門式起重機
行業動態
1.1 機器人產業鏈構成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機器人行業的產業鏈可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研發、零配件生產、機器人單體製造、係統集成和售後服務。
其中機器人單體、係統集成、售後服務是機器人在生產、銷售、維修、淘汰等全生命周期的組成部分。通過研究發現,機器人單體、係統集成、售後服務分食了一個機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利潤。按照國際上的慣例,一台機器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毛利率約為60%左右,成為名符其實的高端裝備。其中,單體、集成、服務分別占據三分之一。因此,覆蓋的產業鏈越長,盈利能力越強。所以,如果機器人製造商隻覆蓋集成的產業鏈長度,那麽毛利率隻有20%。
1.2 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達588.7億元,增長率為9.8%。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占比約為66%,遙遙領先於服務機器人與特種機器人。
1.3 中國機器人市場預測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2020年IDC對中國機器人市場十大預測內容如下:
預測一:5G機器人
到2024年,中國2000強製造企業中有25%的企業將探索使用5G安全通信技術來提高機器人的數據收集和遠程操作能力。
預測二:機器人邊緣計算
到2023年,中國50%的領先製造企業將部署邊緣計算技術,推動工業機器人與雲基企業IT係統的深度集成。
預測三:機器人視覺係統
到2022,將機器視覺集成到機器人係統中的製造企業可以期望其操作靈活性增加50%,產品質量提高35%。
預測四:機器人群體智能
到2022年中期,30%的機器人係統將會集成群體智能,以在工作流程多變的環境中實現自我配置,從而將對以功能為中心的資產的依賴程度降低45%。
預測五:5G商用無人機測繪製圖
到2022年中期,50%的商用無人機將配備利用5G傳送視像的超高清攝像機,從而把高清測繪製圖的作業成本降到使用載人飛機的30%以下。
預測六:開源機器人
到2023年中期,相較於被特定廠商專有技術鎖固的用戶,使用開源機器人的用戶將能夠從機器人技術最新的群體創新中獲得三倍以上更多的效益。
預測七:人工智能機器人
到2022年中期,50%在用中的工業機器人將被賦予基於人工智能的操作、協調和分析能力,進而滿足用戶企業對生產率提高30%、流程自動化程度提高50%的期望。
預測八:機器人協作技術
到2023年中期,先進的感知功能將成為協作機器人係統的標配,進一步增強人與機器人之間全麵的雙向交互,並成功取代20%的基於屏幕的用戶界麵。
預測九:倉儲機器人
到2022年中期,60%的倉儲活動將使用機器人和情景分析來實現存儲空間的自我優化,從而將容量增加20%以上,同時將工單處理時間縮短一半。
預測十:機器人技術融合
到2022年,用戶企業將通過使用與整合物聯網、先進分析和雲技術等來增強機器人的性能,從而使機器人的整體效能(如環境感知、自主學習、和適應性任務執行)提高40%。
來源:中投網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機器人行業的產業鏈可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研發、零配件生產、機器人單體製造、係統集成和售後服務。
其中機器人單體、係統集成、售後服務是機器人在生產、銷售、維修、淘汰等全生命周期的組成部分。通過研究發現,機器人單體、係統集成、售後服務分食了一個機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利潤。按照國際上的慣例,一台機器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毛利率約為60%左右,成為名符其實的高端裝備。其中,單體、集成、服務分別占據三分之一。因此,覆蓋的產業鏈越長,盈利能力越強。所以,如果機器人製造商隻覆蓋集成的產業鏈長度,那麽毛利率隻有20%。
1.2 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達588.7億元,增長率為9.8%。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占比約為66%,遙遙領先於服務機器人與特種機器人。
1.3 中國機器人市場預測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器人行業“十四五”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2020年IDC對中國機器人市場十大預測內容如下:
預測一:5G機器人
到2024年,中國2000強製造企業中有25%的企業將探索使用5G安全通信技術來提高機器人的數據收集和遠程操作能力。
預測二:機器人邊緣計算
到2023年,中國50%的領先製造企業將部署邊緣計算技術,推動工業機器人與雲基企業IT係統的深度集成。
預測三:機器人視覺係統
到2022,將機器視覺集成到機器人係統中的製造企業可以期望其操作靈活性增加50%,產品質量提高35%。
預測四:機器人群體智能
到2022年中期,30%的機器人係統將會集成群體智能,以在工作流程多變的環境中實現自我配置,從而將對以功能為中心的資產的依賴程度降低45%。
預測五:5G商用無人機測繪製圖
到2022年中期,50%的商用無人機將配備利用5G傳送視像的超高清攝像機,從而把高清測繪製圖的作業成本降到使用載人飛機的30%以下。
預測六:開源機器人
到2023年中期,相較於被特定廠商專有技術鎖固的用戶,使用開源機器人的用戶將能夠從機器人技術最新的群體創新中獲得三倍以上更多的效益。
預測七:人工智能機器人
到2022年中期,50%在用中的工業機器人將被賦予基於人工智能的操作、協調和分析能力,進而滿足用戶企業對生產率提高30%、流程自動化程度提高50%的期望。
預測八:機器人協作技術
到2023年中期,先進的感知功能將成為協作機器人係統的標配,進一步增強人與機器人之間全麵的雙向交互,並成功取代20%的基於屏幕的用戶界麵。
預測九:倉儲機器人
到2022年中期,60%的倉儲活動將使用機器人和情景分析來實現存儲空間的自我優化,從而將容量增加20%以上,同時將工單處理時間縮短一半。
預測十:機器人技術融合
到2022年,用戶企業將通過使用與整合物聯網、先進分析和雲技術等來增強機器人的性能,從而使機器人的整體效能(如環境感知、自主學習、和適應性任務執行)提高40%。
來源:中投網
- 上一個:企業如何搭建數字化生產車間?
- 下一個:2021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形勢展望